国家“人造心脏”在105名“想解决中国人生活问
发布时间:2025-10-18 12:11
湖北日报(龙华通讯员 彭金贤 刘坤伟)“手术前,我走100、200米就会气短,但现在我可以努力工作了。” 10月17日,皮肤黝黑、眼睛明亮的乌满玉山满面笑容回到武汉。当天,来自新疆、辽宁两省的近百位特殊“嘉宾”齐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参加该院首届人工心脏患者返院日活动。无一例外,一颗国产“人造心脏”在他的胸口跳动。 2024年10月,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亳州的51岁男子吴诗曼在协和医院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手术。他患有晚期心力衰竭,几乎无法下床。一颗国产人造心脏植入他的体内,让他重新开始了生活。 2018年起《中国心》仁安医院的移植手术已延长了 105 名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命。据悉,我国890万心力衰竭患者中,7%~10%会发展为终末期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是一种公认​​的治疗方法,但不幸的是,由于供体心脏有限,许多患者在等待匹配的“心脏”时死亡。 “人造心脏”通过将血液从心房或心室泵送到辅助装置并通过人造血泵增加压力返回动脉系统来部分或完全替代心脏的工作。 “人造心脏”用于在移植前帮助患者过渡。它也是拒绝或不能耐受移植的患者的最终治疗方法。国外制造的人造心脏可以替代,但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在西方手中,价格昂贵且尺寸不适合中国患者,因此难以推广。 “我们想要解决中国人民自己的生活问题。外国人不适合我们,我们就造自己的心脏。”协和医院心外科主任董年国立志要研发出适合中国患者的“中国心脏”。从2018年开始,董年国带领团队,与国内企业的工程师合作,重点攻关。在实验室里,团队孜孜不倦地重复研究。经过不懈努力,研制出一颗仅重90克的超轻“人造心脏”, 核桃大小的诞生了。这个心是中国患者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具有出色的稳定性和超长的续航时间,与血液的兼容性非常好。此后,团队研发出一体化双心辅助“人工心脏”,打破了国内外“双泵双控”设计,让“人工心脏”更加方便患者日常携带。今年4月,一米矿泉水瓶盖大小、重量仅45克的磁悬浮“人造心脏”在7岁男童军军的胸口进行手术,国产“人造心脏”再次“瘦身”,填补了全球为儿童保留的“人造心脏”数量空白。这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人造心脏”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患有心力衰竭的 33 岁母亲因严重拒绝接受礼物而在传统心脏移植之前幸存下来。田先生是一名超重患者,很难等待合适的捐献心脏,他用“人造心脏”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2018年至今,在仁安医院接受人工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年龄介乎7岁至81岁。患者术后最长生存期为 1,327 天,并且仍在持续。
购买咨询电话
400-123-4567